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,很多人將商場視為戰場,視輸贏為一切。然而,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的經營哲學卻與眾不同,他以《讓別人贏》為核心理念,在紡織產業的47年中,帶領旭榮集團實現了年營收超過300億元的成就,而這一切的背後並非追求權力與壓制,而是構築和諧與共贏。

「讓別人贏」的核心思想:麻將的智慧
黃冠華在其著作《讓別人贏:在人生多重角色中,55個修煉與覺察的智慧》中,以麻將來比喻他的經營哲學。他指出,商業合作的成功並非僅僅取決於一個人的強大,而是團隊合作的默契與和諧。
他認為,撲克的勝利依賴個人牌面的大小,而麻將的贏家則是組合最佳的一方。「贏的關鍵,不是因為你最強大,而是你最和諧。」黃冠華認為,這種思維適用於企業管理、客戶合作,甚至是員工發展,成為旭榮持續成功的基石。
企業接班:家庭鐵三角的力量
對於企業接班,黃冠華認為,第二代經營者的成功不僅僅是完成權力交接,而是讓整個家族與企業更和諧。他舉例說明,自己與母親及父親在公司中的角色分工:他擅長組織與制度,母親負責執行力,父親則是文化的傳承者,三者合力形成穩固的經營鐵三角。
他強調,接班人的成功不僅是個人能力的展現,更是如何整合家族內部的資源與智慧,將整體的價值最大化,這正是「讓別人贏」在家庭中的實踐。
客戶合作:長遠共贏的視野
在客戶合作中,「讓別人贏」同樣扮演重要角色。黃冠華指出,贏的定義在於能為雙方創造更好的未來。例如,在海外設廠合作中,他們主動吸收交通費等成本,減少不必要的爭執。這種不計較小利的態度,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長期合作,甚至在客戶規劃海外設廠時,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旭榮,進一步降低了企業開拓市場的成本與風險。
對於員工,黃冠華認為「讓別人贏」的核心在於幫助員工實現從A到A+的自我提升。旭榮以「學習型組織」為目標,提供員工成長與發展的機會。在薪資待遇方面,由於旭榮並未上市,因此擁有更多彈性,可以根據員工的貢獻調整薪資,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。
他形容旭榮的企業文化像是「圓環」,而非「紅綠燈」。紅綠燈管理模式以績效為主,容易因過度追求速度而導致矛盾與事故;而圓環管理則重視默契與文化,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降低內部摩擦與風險,讓公司運作更加流暢。
經營哲學:讓別人贏並非讓自己輸
在提倡「讓別人贏」的同時,黃冠華強調,這並不意味著犧牲自己。他認為,當一個人放下對輸贏的執著,更多地專注於構建和諧的合作關係時,反而更容易創造長遠的成功。他指出,現代社會過於在意輸贏,而忽略了彼此合作所能帶來的潛在價值。
他還以「生活態度的選擇」來形容這種經營哲學。他認為,追求「狼性」或「甄嬛式」的競爭文化固然能帶來短期的勝利,但對於長期的企業成長與個人幸福未必有益。「讓別人贏」是一種更健康、可持續的方式,能讓企業和個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實踐成果:旭榮的成功之道
旭榮集團47年的成功,不僅在於其在紡織業的深厚積累,更在於其與合作夥伴、員工及客戶之間的和諧共贏。憑藉這種經營智慧,旭榮在未上市的情況下,實現了年營收超過300億元的壯舉。
在面對全球市場的挑戰時,旭榮能夠迅速適應環境變化,並憑藉與合作夥伴的緊密連結,將機遇轉化為成果。這些成功背後的關鍵,正是黃冠華「讓別人贏」的經營哲學。
結語
「讓別人贏」不僅是一種經營哲學,更是一種人生智慧。它提醒我們,成功不僅僅在於個人的能力與資源,更在於如何通過合作與分享,創造出更大的價值。
在當今社會,過於在意輸贏可能會導致短視的行為,忽略長期的利益與關係的累積。而黃冠華的故事告訴我們,真正的贏家,並非靠壓制他人,而是能夠與他人共同進步、共同成長。
他的經驗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,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態度的啟發:在人生的每個角色中,學會「讓別人贏」,往往才能贏得更和諧、更充實的未來。
延伸閱讀
黃冠華的工作與生活分享
世界上也叫黃冠華的人有誰?